2014年以來,全國好幾處文物古代建筑頻繁起火令人惋惜,網友留言紛紛議論是恐怖分子人為破壞,到底是人為破壞是還是,陋習積累導致,三三部門聯合出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指導意見。希望能夠拯救那些處在危險邊緣的古建筑。
古建筑多為木質材料,構建而成,結構復雜,道路一般比較狹窄,現多為景區,人員復雜。火災隱患比較大,治理起來難度也比較大。
近日,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首個由多家職能部門聯合制定的強化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規范性文件。
今年以來,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侗寨等多個古城古村相繼發生大火。據悉,我國現有123座歷史文化名城、252個名鎮、276個名村、8630家文物保護單位、3744個古村寨,基本都為木結構建筑,火災隱患較為嚴重。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全國文物古建筑共發生火災1343起,其中由生活用火不慎和由電氣原因引發的火災居事故原因前兩位,分別占總數的37%和21%。
指導意見要求,公安機關、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和文物部門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名城、名鎮、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部門牽頭編制消防規劃,推動地方政府做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車通道等建設工作,不得擅自改變規劃確定的消防站、消防通道等用地的使用性質。文物部門要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將消防安全列入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消防安全檢查,執法督察。公安消防部門依法對名城、名鎮、名村內的社會單位和文物建筑加強消防監督管理,組織火災隱患排查治理,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指導單位加強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推動重點單位落實“戶籍化”管理要求。對保護范圍內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督察,并提請將督察結果納入國務院對省級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內容,每年組織對有關部門履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失職瀆職或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根據指導意見,城鄉規劃、文物部門將消防規劃納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物保護規劃,作為保護規劃審批的必要條件。2020年底以前,基本完成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任務。文物部門組織實施“文物消防安全百項工程”,用3至5年時間,完成100處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核心的古城、古村寨和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工程建設。2015年底以前,推動政府按照名城、名鎮保護范圍內接到出動指令后5分鐘內到達的原則,設立公安消防隊、政府專職消防隊,社區設消防點。100戶以上的村寨建立志愿消防隊,100戶以下的村寨設消防點。名城、名鎮、名村結合歷史和地域文化特點,將消防知識融入當地民俗文化,因地制宜設置消防宣傳欄、櫥窗,利用各種載體開展提示性消防常識宣傳,提高火災撲救能力。
據悉,公安部消防局日前已出臺《古城鎮和村寨火災防控技術指導意見》,配合三部門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